主页 | 养老金 | 医保 | 公积金 | 生育 | 失业金 | 工伤 | 社会保障 | 保险知识 | 医疗保险
当前位置:首页保障养老金

什么医院报销不了社保卡,社保卡去医院怎么报销不了

2025-04-25 10:13:47

1. 社保卡去医院怎么报销不了

1.医保分两个帐户,个人帐户,体现在医保卡内的钱,可以用来在定点药店买药,门诊费用的支付和住院费用中个人自付部分的支付;统筹帐户,由医保中心管理,参保人员发生符合当地医保报销的费用由统筹帐户支付

2.在就医的时候,向定点医院出示医保卡证明参保身份,在结帐的时候,该个人自付的部分由自己用医保卡或者现金支付,该医保报销的部分由医保和医院结算,个人不需要先支付再报销

3.只要没有中断交费,医保卡里的钱肯定可以用,中断了,部分地方规定会冻结医保卡,不能用了,不冻结的,也还可以接着用,但是,只要中断,肯定不能享受住院报销

2. 医保卡在医院报销不了怎么回事

可能是医院系统繁忙,也有可能使用了作废的医保卡,也有可能是芯片磨损严重不能读取信息,导致登不上。

社保卡有两个密码,分别为:社会保障应用密码和银行金融应用密码。 社会保障应用初始密码为123456,持卡人可携带身份证到省级医保定点医院和药店、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省医保局修改,修改社保卡应用初始密码的同时完成医保功能启用。 持卡人可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到卡银行启用社保卡金融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时到卡银行营业网点、自助设备修改银行账户密码。

3. 社保卡没办去医院怎么报销

凭借个人身份证就可以报销。在定点医院就诊时,先向医院的新农合告知自己还没领到社保卡的情况,并出示身份证,工作人员将利用身份证读取个人信息,这样便可以实现费用即时结报。

患者在使用社保卡之前,已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交到单位或社保所按原流程报销,如果已使用过社保卡就医,需同时将社保卡上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是指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领域的集成电路(IC)卡。

社会保障卡作用十分广泛。

持卡人不仅可以凭卡就医进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实时结算,还可以办理养老保险事务;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申领失业保险金;申请参加就业培训;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和申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网上办理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等。

4. 社保卡在医院报销不了怎么回事

医保卡不能用的解决方法如下:

1、医疗保险IC卡会坏,可能是因为磁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过多,磁条纪录的信息被破坏的缘故;也有个别市民习惯把医保卡和钥匙放在一起,这样钥匙很可能将磁条划伤,更容易出现医保卡损坏的情况。 可将医保卡拿到医院窗口修补,无须任何手续费和证明材料。

2、如损坏严重无法修补,才需换领新卡,这时需要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或代领卡人持身份证和代领卡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合印一份),在区社保局办理确认挂失,再到综合办公室缴费5元后,凭缴费收据办理新IC卡。

3、社保是否断缴。

4、药品不在医保报销范围。

5、应从工伤保险金中支付的。

6、应由第三人负担的。

7、应由公共卫生负担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第八十二条 基本医疗服务费用主要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个人支付。国家依法多渠道筹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逐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可持续筹资和保障水平调整机制。公民有依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城乡居民按照规定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

5. 社保卡在医院不能报销

部分情况是不能使用医疗保险直接结算的,如工伤,如其他保险报销过了,如有第三方责任人进行赔偿的。而且不属于医疗目录中的项目是不能报销的。依据《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八条 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6. 社保卡可以直接去医院报销吗

拿单位发的社保卡去医院看病报销,具体流程如下:

1、首先参保人去看病时,拿社保卡去挂号处挂号。

2、参保人拿挂号单去就诊科室看病,医生给参保人看完病后,都会开一张药方缴费。

3、参保人拿药方到医院结算窗口计价后,直接刷社保卡支付属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即可。

4、如果药方中有些药品不属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则需要参保人自付现金。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1)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六十四条关于“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的规定,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医疗费用,不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2)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参保人由于第三人的原因发生人身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用,应当由第三人承担。(3)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经费标准按单位服务综合成本核定,所需经费由政府预算安排。(4)在境外就医的。境外就医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7. 社会保障卡去医院怎么报销

  首先,持社保卡就医可以抵消一部分医疗费用。

对于参保人员来说,社保卡有一个起付费用,一般是在职人员一千八,退休人员一千三。如果您携社保卡去医院看病,在起付线以内的医疗费用需要自己交全费,超出起付线以外的费用,只需要把自费部分缴纳清,其余的可以到相关医保中心报销。这样不但使看病方便快捷,也为自己省去了一大笔看病费用。  (一)门诊医药费用报销:   门诊家庭帐户实行以户为单位限额报销,总额按每人10元和户内参加人数计算,在总报销限额内全家可调剂使用;门诊统筹按40元/人/年的标准实行,补偿比例每次为30%,门诊统筹以人为单位,不实行家庭内人员调剂。县外门诊费用暂不报销。  (二)住院医药费用报销:   报销实行起付线、按规定比例报销和报销累计封顶限额管理。在清除自费项目后,起付线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由病人自付;超出起付线以上的部分,符合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在一级医院住院的起付线为50元,补偿比例为75%,在二级医院住院的起付线300元,补偿比例为45%,在三级医院住院的起付线1000元,补偿比例为20%。中医药服务部分在同类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的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全年每人累计报销最高限额为30000元。  (三) 慢病门诊医药费用报销:   慢病门诊报销一年内扣除因该病住院当月门诊医疗费用,余下费用累计超过150元的,持本人申请、指定医院的慢病诊断证明书、门诊发票、处方、医院门诊病历、户口簿、就医证,于当年11月30号前交所属镇卫生院或中心卫生院审核,审核后于12月10日前交县合管办审批,在慢病医疗金中给予补偿,设起付线为150元,5000元为封顶线,补偿比例由县合管办根据全县当年慢病发病率确定。

8. 社保卡去医院怎么报销不了费用

医保报销一直拿不到钱的原因

一是没有办理职工医疗保险。没有办理职工医疗保险,而办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医保卡里不返钱;

二是办理职工医疗保险,但是按照第一档来缴费的。如果是按照当地社保部门公布的第一档缴费(低档)缴费的,医保卡里不会返钱,但是不影响报销比例;

三是没有及时缴纳医疗保险或是断保了。没有及时缴纳医疗保险或是断保了的,不但不会返钱,生病住院时也无法办理医疗报销手续。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分为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两个大类。职工医疗保险主要针对城镇在岗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

9. 有社保卡去医院怎么报销

不带社保卡(医保卡)也可以挂号、可以看病,只是不能享受医疗保险报销。对个人利益当面有损失 在医保范围内医院就医,医疗保险正常参保缴费的,每次就医都一定带社保卡(医保卡),挂号、交费时把卡给医院收费处,能享受医疗保险报销 只有急诊或者转诊外地的,就医时可以不用社保卡(医保卡),费用可以本人去参保地社保局,提交所有就诊资料手工报销

10. 社保卡没申请下来如何医院报销社保

  孩子刚出生就住院了,能报销医疗费用。   人社局规定,新生儿出生3个月内先治病后参保的也可进行报销。   报销流程:   住院时使用新生儿的名字,尽量避免使用“某某之子”或“某某之女”的名字;告知医生已参加居民医保,尽量使用医保报销目录内药物和治疗方式,少使用自费药品。  新生儿参保后,使用医保结算系统较为方便,倘若没有参保,报销程序就相对复杂,因此应尽量避免现金报销,以减轻个人报送材料、占用资金的负担。确需现金报销的,需将新生儿的住院发票、费用明细单、住院病历复印件、监护人身份证复印件、新生儿出生证明复印件、新生儿户口簿(户主页、索引页、新生儿个人页)复印件交所在区医保办。   参保后新生儿需住院的,须在住院时持“住院证”到参保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开具无卡证明,并交至医院医保办,住院时凭无卡证明办理住院手续。出院结算时,使用医保结算系统结算,只支付个人自负部分。   城镇户籍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起3个月内办理参保手续,并一次性缴纳对应年度全年居民医疗保险费,每人每年40元,自出生之日起享受居民医疗保险待遇。   对于出生后超过3个月以上参保缴费的,仍按自缴费次月起享受居民医疗保险待遇的规定执行。因住院或门诊规定病种治疗发生的支付范围规定内的医疗费用,新生儿医疗保险基金在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分别为80%、65%和55%,最高支付限额为15万元。


电脑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收集,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更正,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谢谢。
版权所有:医保知识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