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养老金 | 医保 | 公积金 | 生育 | 失业金 | 工伤 | 社会保障 | 保险知识 | 医疗保险
当前位置:首页保障医保

咸阳市职工社保,咸阳市职工社保缴费标准

2024-07-22 11:01:19

1. 咸阳市职工社保缴费标准

咸阳户口应该在当地交社会养老保险。有些咸阳地区已经划入西安市的范围。缴纳社保要在户口所在地缴纳。

办理退休也是在当地办理。

2. 咸阳市社保交费比例

2022年咸阳居民医保个人缴纳320元,一年交一次,另外外财政补助每人每年580元。

缴费时间:2021年10月20日-12月31日

缴费入口:微信-城市服务;

支付宝-市民中心;

微信“社保云缴费”小程序;

微信“陕西税税务”公众号;

各大银行APP。

3. 咸阳市社会保险

2021年11月上旬社平工资出台,咸阳市养老缴费的基数是6053元,60%是3632元,300%是18159元,企业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申报,最低不得低于社平工资的60%,高于60%的按实际工资缴费,今年开始养老保险不再进行年审工作,由企业经办人员在社保平台上做诚信申报。

4. 咸阳市个人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2022年咸阳市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的标准还没有出台政策,按照目前的情况来来看,应该还是由企业做诚信申报的说明,在年初至社平工资统计局统计发放之前,依旧执行2021年的缴费基数标准,在统计局的社平工资统计出台之后再进行企业补差。

5. 咸阳市社会保障

咸阳医保和西安医保区别?

咸阳医保和西安的医保区别是咸阳的医保,是指一个人在咸阳交的社保金,那么他的医保就是在咸阳办理的,而西安医保是指一个人工作的时候,在西安,而社保金也是在西安交的,所以医保也是西安的医保,交的医保城市不一样,所以医保的所在地也不一样。

6. 咸阳市职工社保缴费标准表

2018-2019年咸阳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费比例

养老保险:公司缴20%,个人缴8%;

失业保险:公司缴0.7%,个人缴0.3%;

工伤保险:公司缴根据行业,个人不缴;

生育保险:公司缴0.8%,个人不缴;

医疗保险:公司缴6%,个人缴2%;

补充大病:公司缴2元,个人缴15.2元。

据悉,今年陕西咸阳市的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为10423.8元,下限为4169.52元,

7. 咸阳市职工社保缴费标准最新

2021年咸阳市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是11月中旬出的缴费通知,可以去税务大厅缴纳,可以通过陕西养老APP自己缴纳。

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缴费也是11月中旬开始办理的,要么通过社区发放的二维码自行缴费,每人每年320元,要么自己去银行缴纳或者通过手机银行缴纳。

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由单位按月正常缴纳,11月份进行了补差。

8. 咸阳市职工医保缴费标准

最低社保个人应缴纳部分为:3821×60%×11%=252.2

住房公积金个人应缴纳部分为:3821×60%×5%=114.63

咸阳市单位社保缴费比例

养老保险 单位:20%;个人:8%

医疗保险 单位:6% ;个人2%

失业保险 单位:2% ;个人:1%

生育保险 单位:1%;个人:无需缴纳

工伤保险 单位:0.8%;个人:无需缴纳

公积金缴费最低比例5%

9. 咸阳市职工社保缴费标准是多少

缴费申报标准

按照2020年度陕西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6053元,个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上限标准为18159元,下限标准3632元,缴费比例为20%,标准如下:

缴费时间:

缴费时间截止到2022年3月31日。

缴费渠道

可以通过陕西养老保险app申报。温馨提示

  陕西养老保险APP只能自主申报缴纳2021全年或补缴2020全年的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费。

  缴纳部分月份的灵活就业人员请携带身份证前往参保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在完成缴费申报后,可以通过陕西养老保险APP进行缴费。

10. 咸阳市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咸阳完善养老保险政策 参保缴费最高补贴200元

近日,咸阳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咸阳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原试行办法同时废止,新政策传递出多项利民措施。咸阳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标准;首次有了丧葬费补助金;缴费档次增加为12档,多缴多补贴;缴费时间越长,将来领取养老金就会越多。

变化1:基础养老金调整到每人每月90元

新办法将基础养老金从原来85元标准,调整到全市统一每人每月90元,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财政承担55元,省财政承担5元,其余部分由市县两级财政按各县市区人均财力分类承担。

同时新办法对7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全市统一增设三个档次加发基础养老金,70至79周岁每月加发10元,80至89周岁每月加发20元,90周岁及以上每月加发30元。

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市政府可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具体方案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提出,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县市区不再自行调整。

2021年咸阳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_咸阳农村养老金计算方法发放标准

变化2:城乡居保有了1200元丧葬费

为了防止参保人员冒领养老金现象发生,咸阳市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费补助金制度。

要求,享受城乡居保待遇领取人员死亡的,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当在其死亡后30日内申请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并申领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和丧葬费补助金。标准全市统一为一次性补助1200元,其中省财政承担400元,市财政承担200元,县市区财政承担600元。

据悉,享受城乡居保待遇领取人员从死亡次月起停止发放养老保险待遇,死亡后被冒领的养老金应予以追回,否则经办机构不予办理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和丧葬费补助金等支付手续。

变化3:缴费够15年每多缴1年增发10元

按照省政府25号文件规定,对长期缴费的参保人员可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担。

为鼓励城乡居民提早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建立长缴多补可持续的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

规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年龄45岁以下的居民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凡缴费超过15年的,缴费年限每增加一年,基础养老金增加10元。

据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支付终身。

变化4:参保缴费由11个档次变成12个档次

新办法规定,咸阳市将参保缴费11个档次调整为12个缴费档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全市统一为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鼓励选择较高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同时为鼓励城乡居民积极参保缴费,完善多缴多补缴费激励机制,根据国家省上规定,适当提高缴费财政补贴标准,即年缴费100元和200元,补贴30元。年缴费300元,补贴40元。年缴费400元,补贴45元。年缴费500元,补贴60元。年缴费600元至900元,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补贴增加5元。缴费1000元的补贴100元。缴费1500元补贴150元,缴费2000元补贴200元。

据了解,具有咸阳市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可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11. 咸阳市社保缴费比例

2021年度全省城乡居民参保

个人集中缴费时间为2021年9月1日至12月31日,

医保待遇享受期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每人每年280元。

参保人只能选择参加政府开展的一种类型基本医保,禁止重复参保重复享受待遇。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给予定额资助

据了解,2021年度全省城乡居民(含持居住证在我省居住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为830元,其中,财政补助每人每年550元,个人参保缴费标准每人每年280元。

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财政按政策规定给予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个人缴费由财政资金给予定额资助,省级财政按每人每年45元定额资助,市县财政资助标准由各市自行确定,资助后剩余部分由贫困人口自己缴纳。特困供养人员(含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参保个人缴费由医疗救助资金给予全额资助。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保个人缴费由医疗救助资金给予定额资助,定额资助标准由各市确定;贫困人口同时有两种及以上资助参保政策,按其中资助参保标准最高额度执行,禁止重复享受参保资助政策。2021年9月1日后相关部门动态新增人员,作为下一年度认定依据享受资助参保政策。

2021年6月30日前参保缴费的退役士兵,按当年全省确定的年度参保个人缴费标准缴纳个人参保费用;2021年7月1日后参保缴费的退役士兵,按当年全省确定的年度参保筹资标准(含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缴纳参保费用。应届外省毕业回陕大学生,参照退役士兵参保缴费要求和标准执行。

新生儿缴费延长至2021年3月31日

2021年1月1日起当年出生的新生儿,自出生日起90天内须在本人户籍地或居住地医保部门或社区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可从出生之日起享受参保登记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当年出生新生儿参保不缴费,次年以自然人身份参保缴费。

2020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新生儿,参保缴费时间可延长至2021年3月31日。

另外,不在集中缴费期参保缴费的需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各类人员按规定标准缴费并完成参保登记的,其待遇享受期自缴费之日的次月起。


电脑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收集,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更正,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谢谢。
版权所有:医保知识网 Copyright 201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