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养老金 | 医保 | 公积金 | 生育 | 失业金 | 工伤 | 社会保障 | 保险知识 | 医疗保险
当前位置:首页保障生育

安徽省社保平均工资,安徽省度社会平均工资

2024-07-14 19:55:44

1. 安徽省2017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9月7日,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下发《关于2017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对全省2017年12月31日前已办理退休手续的退休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

2017年安徽退休养老金上调方案

定额部分 每人每月上涨65元

对于养老金调整,市民朋友一定不会陌生。自2017年开始,安徽省每年都会调整一次,到今年已经是连续第12年。根据调整方案,调整的基本养老金包括定额部分、挂钩部分和倾斜部分。

退休金涨了多少钱?记者了解到,定额部分,每人每月增加65元。挂钩部分,企业退休人员按本人缴费年限和本人2017年12月份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增加: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特殊工种折算工龄;缴费年限尾数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每满1年,每人每月增加2元;另每人每月增加本人基本养老金水平的1%。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按本人2017年12月份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增加:每人每月增加本人基本养老金水平的3.5%。

倾斜部分,则是对符合以下条件的高龄退休人员,在定额增加和挂钩增加的基础上再另行增加。具体来说,年满70—74周岁、75—79周岁、80—84周岁、85周岁及以上(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140元、180元、260元、330元。以前调整基本养老金时已经享受过高龄倾斜的人员,达不到上述标准的补齐到上述标准。

年满70—74周岁、75—79周岁、80—84周岁、85周岁及以上(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40元、70元、120元、160元。

养老金 并轨后首次调整

以往,关注养老金调整的是企业退休人员。随着养老金并轨政策落地,今年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第一次同步按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调整待遇。不难看出,两类人员都实行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调整相结合的调整办法。

“本次基本养老金调整,充分体现了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精神。”安徽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定额调整主要体现公平;挂钩调整主要体现激励;适当倾斜调整主要体现对退休早、养老金水平偏底的高龄退休人员的统筹照顾。

在调整内容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在调整对象、调整时间、调整方法、定额调整标准和高龄倾斜人员档次划分上保持一致。不仅如此,此次还兼顾了各自特点以及与原待遇调整办法的平稳衔接,在调整水平、挂钩调整的具体办法和高龄倾斜标准上有所不同。

增加部分 9月底发放到位

退休金从1月开始涨,增加部分什么时候拿到手?安徽省人社厅表示,将及时调度落实资金,畅通发放渠道,确保9月底前将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位。其中,企业退休人员要全部足额落实发放。

调整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未参加的由原渠道解决。在基本养老金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仍按行政隶属关系和现行经费保障渠道解决。

2017年安徽退休养老金上调方案

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日前下发《关于2017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对安徽省2017年12月31日前已办理退休手续的退休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详情如下:

一、调整对象

2017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退休人员。

二、调整办法

调整的基本养老金包括定额部分、挂钩部分和倾斜部分。

1.定额部分。

每人每月增加65元。

2.挂钩部分。

企业退休人员按本人缴费年限和本人2017年12月份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增加: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特殊工种折算工龄;缴费年限尾数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每满1年,每人每月增加2元;另每人每月增加本人基本养老金水平的1%(见角进元)。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按本人2017年12月份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增加:每人每月增加本人基本养老金水平的3.5%。

3.倾斜部分。

对符合以下条件的高龄退休人员,在定额增加和挂钩增加的基础上再另行增加:

年满70—74周岁、75-—79周岁、80—84周岁、85周岁及以上(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140元、180元、260元、330元。以前调整基本养老金时已经享受过高龄倾斜的人员,达不到上述标准的补齐到上述标准。

年满70—74周岁、75-—79周岁、80—84周岁、85周岁及以上(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40元、70元、120元、160元。

2017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关问题解读

一、关于调整对象

1.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不参加本次基本养老金调整。

2.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对象为退休前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

3.机关事业单位中2017年12月31日前已达到退休年龄(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留任的除外),应当办理但未办理退休手续人员参加本次基本养老金调整。

4.企业退休人员中按原劳人险〔1983〕3号文件规定,建国前参加工作享受全薪退休的老工人基本养老金调整,按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政策执行。

5.事转企单位转企前退休人员、国有企业办中小学和国有企业办医院退休人员分别依据有关政策规定,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或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政策执行。

二、关于用于挂钩调整的基数

6.企业退休人员用于挂钩调整的基数为基本养老金,不包括由社保(查询 办理)经办机构代发的各种补贴或补助。

7.2017年9月30日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用于挂钩调整的基数为本人基本退休费、退休人员补贴、教龄津贴、护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之和。其中基本退休费包括教护基本工资提高10%后打折的部分、提高退休费计发比例的部分、纳入退休费计发基数打折后的警衔津贴和海关津贴、退休后历次增加的基本退休费。

8.2017年10月1日及以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用于挂钩调整的基数,在按皖政〔2017〕120号文件规定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算前,暂按“预发”的退休待遇确定(待遇项目与2017年9月30日前退休的人员相同);待纳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时,再按照本人纳入基金支付的待遇重新核定。

三、关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倾斜调整时涉及的年龄认定标准

9.对出生年月的认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以组织审批其退休时确定的出生年月为准。

四、关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资金来源

10.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发放前,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仍按现行经费保障渠道解决,待纳入基金发放时再按规定结算。

2. 2018年安徽省社会平均工资

安徽省2021年社保缴费基数

目前安徽省还是沿用2019年全省口径平均工资5455.24元作为标尺,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

缴费上限:5455.24*300%=16365.72元

缴费下限:继续保持2019年最低缴费基数标准,3017.01元

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个人养老保险缴费比例20%,按照最低基数,最低每个月交3017.01*20%=603.402元

如果是在职人员,个人交8%,单位交16%,如果单位按照最低缴费基数:每个月扣3017.01*8%=241.36元

灵活就业人员通常选择最低缴费基数,看个人缴费能力;在职人员,比如银行、机关事业单位普遍缴费基数比较高,退休金相对较高。

注意:职工养老保险,缴满15年,男性60岁,女性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可以申请退休,工作满20年公务员可以申请提前五年退休。日常除非是征地农民、单位欠缴等特殊情况下以外,其他情况下不允许一次性补缴的。

3. 安徽省历年社会平均工资

2021年,安徽省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为3429.11元,上限为17925.42元。

适用范围包括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职工生育保险。

执行时间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按照要求,各地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标准应报请相关部门批准后公布实施。近期,我省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标准已获批。

依据规定,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上下限,分别为上年度本省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和300%。我省2020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975.14元/月,以此核定2021年全省社会保险费个人月缴费基数上限为17925.42元

4. 安徽省2017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标准

一、单位职工缴费基数

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职工月缴费基数按照2018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和300%核定上下限,调整后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分别为15085.05元和3017.01元。

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缴纳2019年7月-2020年6月的职工养老保险需分段申报,2019年7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2017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518.74元/月)的60%、70%、80%、90%、100%、150%、200%、250%、300%九个档次中选择适当的缴费基数。2019年8月-2020年6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在2018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0%、70%、80%、90%、100%、150%、200%、250%、300%九个档次中选择适当的缴费基数。缴费金额见下表: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及月缴费金额对应表(单位:元)

(2019年8月-2020年6月)

  

5. 安徽省2018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一。灵活就业人员可按上年度基数缴费:

2021年1月1日起,因安徽省2020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未公布,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暂沿用2020年社会保险费个人月缴费基数上下限,上限为16365.72元,下限为3017.01元。我省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在十个档次中选择及变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按上年度缴费政策执行。

二。允许个人补缴2020年度社保费:

结合国家减轻低收入参保人员的缴费负担,我省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2020年之前参保),对2020年未缴费月度,可于2021年底前进行补缴,缴费基数在2021年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范围自主选择(上限标准16365.72元、下限标准3017.01元)。如果个人在2020年度社保有漏缴时段的,记得在2021年底前到人社局征缴中心完成补缴登记。

三。失业、工伤保险降费政策继续执行:

经省政府同意,对用人单位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在2021年4月30日到期后延续实施1年,至2022年4月30日。失业保险总费率按1%(单位0.5%、个人0.5%)执行;工伤保险费率根据该单位上年度工伤支缴率进行调整、浮动后的费率为基础下调50%,但费率上浮的用人单位,按上浮的实际费率执行。

6. 安徽省2017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是多少

85854元。

2021年6月17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城镇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

2020年安徽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5854元,与2019年的79037元相比,增加了6817元,同比名义增长8.6%。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9381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物价因素,2020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5.7%。

7. 安徽省2017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2020-2021年合肥社保缴费基数及比例新调整还未出来,先看看2020版本的。  合肥市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调整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1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统政办〔2019]12号)规定而进行的。

  自5月1日起,合肥市将改用安徽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核定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

  2018年安徽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0340元。

  2019-2020年合肥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职工按照的企业单位参保人员的个人月缴费基数,按本人2018年1月至12月工资性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补贴、加班工资等)的月平均水平确认基数。

  其中缴费基数上限按照2018年安徽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300%(15085.05元/月)确定,下限按照2018年安徽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3017.01元/月)确定。

  例:

  职工小李2018年月平均工资4000元,小李社保缴费基数为4000元。

  职工小王2018年月平均工资3000元;小王社保缴费基数按照3017.01元进行,因为小王低于2018年安徽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3017.01元/月),所以缴费基数为3017.01元。

  2019-2020年合肥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费比例

  养老保险:公司缴16%,个人缴8%;

  失业保险:公司缴0.5%,个人缴0.5%;

  工伤保险:公司缴根据行业,个人不缴;

8. 2017年安徽省社会平均工资是多少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工资指数)〕÷2×本人全部缴费年限(工龄)×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例:50岁195个月、60岁139个月)

(3)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全部平均工资指数×本人97年以前缴费年限(工龄)×1%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9. 安徽省2016年全省平均工资

2021年安徽省工伤赔偿标准:

一、医疗费

1、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2、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服务协议,并公布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名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3、经办机构按照协议和国家有关目录、标准对工伤职工医疗费用、康复费用、辅助器具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并按时足额结算费用。

4、受害人获得工伤事故医疗费赔偿有前提条件,即除紧急情况外,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且其各项费用需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在满足上述条件后,受害人可获得医疗费赔偿。

二、康复费

赔偿时,如当事人身体尚未康复,确需继续治疗的,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对损伤经治疗后体征固定而遗留后遗功能障碍确需再次治疗的,或伤情未恢复的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受害人在康复型医院治疗的,其医疗费用的赔偿问题应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1、受害人治疗伤疾,一般应在普通型医院治疗。非治疗伤疾所必须而选择康复型医院就诊的,其医疗费用的赔偿应按普通医院治疗同种伤疾的收费标准计算。

2、在普通型医院就诊治疗后,经治疗医院批准转至康复型医院继续治疗,并确系治疗伤疾所必须的,其医疗费应根据国家制定的康复医院收费标准计算。经治疗伤情平稳,但仍需继续进行康复、对症等治疗的,经县级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可以在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或者门诊治疗。

三、伙食补助费

1、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由于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对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的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2、原则上伙食补助费的赔偿期间是住院期间,即根据受害人住院期间这段时间计算伙食补助费,有多少天,再乘以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每天的标准,就可以得出具体的伙食补助费。

四、交通食宿费

1、关于医生出诊的交通费。

由医生到受害人处出诊的,如果出诊的交通费已经纳入医疗费中,那么,受害人从医疗费中得到赔偿,无需再纳入交通费中。如果并未计入出诊费中,而是由受害人另行支付,则该支出应按交通费予以赔偿。

2、关于受害人或其陪护人员使用私家车的费用。在前往治疗或转院中使用私家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应赔偿其正常的实际支付的费用,如相应的、合理的燃料费、停车费、过路费等。

3、关于交通费的计算标准。

在实践中,一般认为,交通费应当参照侵权行为地的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的车旅费标准支付交通费。但是,也要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情况和救治的实际需要,灵活予以掌握。

1、乘坐的交通工具以普通公共汽车为主,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乘坐救护车、出租车等,但应当由受害人说明使用的合理性。

2、乘坐火车的,应以普通硬座火车为主,特殊情形下,需要乘坐软座、卧铺的,也应当容许,但应当由受害人说明其合理性。

3、在紧急情况下,还应当允许乘坐飞机,也要由受害人说明其正当理由。

五、护理费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六、停工留薪期工资

1、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已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12个月应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含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补贴以及加班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2、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未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实际工作月数应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3、发生工伤前工作未满1个月的,按合同约定的月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尚未约定或无法确定原工资额度的,按不低于本市职工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七、伤残辅助器具费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八、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补足差额;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补足差额。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2、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九、伤残津贴

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十、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标准:五级伤残为2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六级伤残为15个月,七级伤残为10个月,八级伤残为8个月,九级伤残为6个月,十级伤残为4个月。

十一、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1、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标准:五级伤残为35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六级伤残为30个月,七级伤残为20个月,八级伤残为15个月,九级伤残为10个月,十级伤残为5个月。

2、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不足两年的,按全额的60%支付;(二)不足三年的,按全额的70%支付;(三)不足四年的,按全额的80%支付;(四)不足五年的,按全额的90%支付。


电脑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收集,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更正,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谢谢。
版权所有:医保知识网 Copyright 2011-2024